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手機製造商在中國市場的新策略

      手機製造商在中國的競爭正在加劇。白牌手機供應商也迫使毛利從2004年的每單位近90美元下滑到最近的少於1.5美元。同時有更多的中國公司和國際公司加入市場,例如,聯想近日推出了自己的智慧手機,RIM也宣佈和中國電信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部分手機製造商的重心放在大量生產,而另一部分的製造商則專注于塑造高利潤的市場定位。製造商需要建立適當的夥伴關係來幫助執行這些戰略,並且最近應該試著選擇一個或多個下述的發展路徑。
      路徑一:支援運營商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控制用戶介面並預裝自身的增值服務。作為回報,手機製造商獲得最低設備採購數量的承諾,並且能夠充分利用運營商的銷售網路。所有中國的 運營商都已經為了3G手機採用這種戰略夥伴關係;例如,聯想已經與中國聯通聯手推出LePhone,那是一款針對iPhone目標市場的智慧手機,並且預先安裝了中國聯通的應用程式。
路徑二:手機就是消費類電子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手機製造商和內容與應用供應商合作。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設備將會在特定的市場細分中廣受好評;例如,音樂設備,就像是索尼愛立信的音樂手機。 在某些情況下手機製造商已經先與某些垂直門戶網站合作;例如,諾基亞已經和流行線上視頻網站「土豆網」聯手推出預先安裝土豆網視頻服務widget的手 機。此一策略創造了吸引目標細分市場用戶的差異化和賣點。在年輕人的細分市場已經有一些成功的跡象,吸引了那些想要在移動中訪問這些網站的年輕人。
路徑三:手機就是應用程式平臺
    手機製造商在這裏扮演一個推動者,並為第三方開發商建立一個開放的平臺;蘋果,RIM和諾基亞都實行這條發展路徑。然而,由於與電信公司有利益衝突,此這一戰略充滿風險。所有中國大陸的運營商都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應用程式商店與手機製造商提供的商店互相競爭。
    雖然中國移動能跟諾基亞談判達成合作協議,推出自己的應用程式商店
MM-Ovi,不過運營商這麼操作的部分原因是競爭激烈的手機補貼費用高昂難以維護。中國運營商不甘心為他人作嫁,淪為現成的資料傳輸管道,但手機製造商對用戶介面的控制越來越強,很難想像他們能扭轉這一趨勢。
壓力落在運營商的肩上
    在3G時代,所有運營商都了解手機的重要性,並且推出重大的手機補貼策略。路徑一有利於運營商通過和與較弱的品牌合作,最大化議價能力。相反的,手機製造商必須避免過分依賴運營商的補貼,並且應該發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朝向第二和第三發展路徑邁進。
最終的分析指出,可以控制用戶介面的公司將能賺取最多利潤。手機製造商目前正處於具有長遠競爭力的位置,經營者必須善加利用自己的補貼策略,爭取時間發展自己的內容產品和品牌知名度。在小型的市場不太可能發生這種事,但規模龐大的中國客戶群是少數的運營商獨享的資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