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富士康破解出海口窘境:逐漸和蘋果說再見了

眼下這個時段,郭台銘如果翻開狄更斯《雙城記》,看到第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時,心中想必五味俱全。
  這句話正是對他所執掌的全球最大3C代工帝國——富士康科技集團最貼切的寫照之一。從2007年與蘋果合作第一只iPhone開始,跟隨著蘋果的一飛沖天,富士康的發展也突飛猛進。集團在2013年的凈利潤達到了948億新臺幣,約合32億美元。
  但是“禍兮福之所倚”,對郭臺銘而言,他的富士康帝國也正面臨著最大的窘境,整個帝國或許有一天就像多米諾骨牌一般轟然垮塌。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郭臺銘本人內心最大的憂慮,否則他就不會猶抱琵琶半遮面般要“去蘋果化”。
  讓郭臺銘心悸的兩段往事
  2010年,富士康內做液晶顯示設備相關制造的群創與奇美正式合并成為新奇美,在奇美尚未被富士康收購時,作為台灣曾經的“面板五虎”,奇美通過持股與最大的顯示器代工商冠捷形成緊密的合作。
  合并之初,業界普遍的聲音是鴻海將要在液晶顯示器代工上和冠捷一爭高下,因此原本奇美和冠捷之間的合作關系將會逐步變淡,甚至形成直接競爭。
  一年后,當業界再回過頭來看時,卻發現新奇美并未減少的冠捷的持股,且合作還非常緊密。因為缺乏自有品牌的軟肋,新奇美不得不繼續和競爭對手緊密合作。事實上,這不僅是當時新奇美的軟肋,也是整個富士通一直以來最大的軟肋,套用宣建生的話來講,缺乏“出海口”。
  或許我們應該對宣建生的解釋,有一個進一步的注解,這個“出海口”不能是一個單一的、過大的“出海口”。
  回顧好第一段往事,讓我們來看第二段。
  依舊是冠捷,2003年開始,冠捷下定了要發展自有品牌的決心,因為宣建生要打破代工廠的“宿命”。在冠捷之前,臺灣地區有不少做顯示器代工的大廠,但卻逐步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當時被臺灣地區的媒體悲壯的稱為代工廠商的“宿命”。
  宣建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開始發力自有品牌冠捷,在零售市場和三星形成正面匹敵之勢,隨后又收購了飛利浦、NEC這兩個大品牌的使用權,讓自有的“出海口”成為一個緩沖,絕對不讓任何單一品牌的代工業務占據絕大部分而被綁架。
  有沒有覺得這個故事很熟悉?

  富士康的尷尬境地
  看看富士康,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披露,但是業界普遍估算富士康來自蘋果的訂單已經占到了70%,來自蘋果的營收占據了40%。
  換句話說,富士康已經被蘋果綁架了,但眼下的局面蘋果又何嘗不是被富士康綁架了?除開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帝國,還有哪家代工廠能夠為蘋果制造出如此精致的iPhone?
  可是蘋果的選擇面畢竟多,或許iPhone只有富士康可以代工,但是同樣賺錢的iPad新訂單,我卻可以給和碩這樣的代工廠,慢慢培養起來,不讓富士康在自己的體系中一家獨大,避免被富士康綁架。
  和宣建生一樣,郭臺銘一直要擺脫代工廠的“宿命”,他也有過不斷的嘗試。富士康的基因導致他大規模出來做自主品牌已經不現實,郭臺銘曾經將“出海口”的希望放在通路上,和麥德龍合作萬得城,收購賽博數碼廣場,在超市中開設敢闖數碼專柜,覆蓋三線城市以下的萬馬奔騰連鎖,在線B2C飛虎樂購,4條實體1條線上的布局不可謂不全面,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打開預期的局面。台中隆乳
  小米手機近乎神話般的崛起,無疑給了富士康以新的希望。小米手機2011年下半年上市后當年銷量幾十萬臺,2012年全年銷量719萬臺,2013年預估銷量將超過1500萬臺。如果富士康能夠在早期布局,只要抓住一兩個小米手機這樣的機會,郭臺銘就能夠像宣建生一樣,擁有更多自主的“出海口”。
  于是,當我們看到富士康找到小米、找到樂視TV進行產業鏈整合,當富士康主動跳出來率先代工Firefox手機,就不難明白富士康為什么要主動的“去蘋果化”,因為郭臺銘需要更多的“出海口”,否則等待他的或許就是“宿命”。
  和美國的性格一樣,美系公司歷來講究的是制衡和控制。它或許可以和你一起發展,但絕不會容忍你過于壯大,因為那樣會反過來威脅到它。無論手機還是電視,富士康投入到Android的陣營中,對蘋果來說都是壯大了敵對陣營,可以預見的是蘋果未來和富士康的關系也將走上三星的老路。
  富士康的“去蘋果化努力”值得肯定
  這對富士康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和蘋果捆綁的過于緊密,就會面臨今年Q1這樣的局面,iPhone5銷量不佳,連帶影響富士康的業績也跳水。喬布斯死后的蘋果,是否還能續寫此前的神話,恐怕連庫克自己都底氣不足。但是至少目前看來,小米和樂視,將會繼續書寫自己的奇跡。
  對富士康來說,小米和樂視顯然沒有蘋果如此強勢。上游的硬件制造是小米和樂視的軟肋,也是他們發展的隱憂。如果有富士康這樣的制造大廠為他們的制造品質背書,至少在這兩三年內,雙方一定處于蜜月期,而不是和蘋果這樣的七年之癢台中抽脂
  富士康“去蘋果化”的道路會順利么?答案肯定是不順利。
  富士康“去蘋果化”是否會成功?那要看富士康未來的小米和樂視們帶來的訂單是否可以抵消蘋果的撤單。
  無論如何,這對富士康來說是一次轉機,否則富士康的結局一定是成也蘋果敗也蘋果——無論是蘋果敗帶著富士康敗,還是蘋果讓富士康敗。
  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或許是對富士康最好的注解,那就是“歷史不會重復,但卻不斷押韻。”
  但郭台銘一定不想壓代工廠“宿命”之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