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日本核危機背后的媒體戰爭

  在日本核危機以后,日本的各個媒體都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顯現出媒體的真善美。而且媒體之間的明爭暗斗也越來越激烈,我就舉幾個例子讓國內的朋友也可以知道日本媒體的真實。我最先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硬派周刊雜志《周刊新潮》揭露了日本共同通信的福島支局逃跑事件,日本共同通信社的記者情報多,消息很靈通,國內這次很多媒體采訪地震之時,都來到共同通信社大樓,向這個號稱日本第一的媒體膜拜,認為這個媒體是日本地震報道的代表,其實共同通信社卻是有著逃跑通信社綽號的地方。當東京日本共同通信總社看到福島核電站爆炸的場景,馬上指示福島的記者離開福島,這樣原本在第一線報道核危機的記者卻不在現場,這也被其他媒體指出: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一環的記者逃跑了,民眾肯定會動搖。
連陰溝蓋也是東京電力的紋飾其實事情沒有結束,當東京日本共同通信總社要求福島的所以共同通信記者回到崗位時,這件事在當地的記者中成為一個笑話,為此共同通信社的福島支局支局長只得到當地的記者俱樂部去賠禮道歉。但是道歉的當天這位支局長脖子上掛著一個檢測放射性量的測定器,看到這個情景在記者中造成了轟動。這件事對于一般民眾的避難指示也沒有發布的福島,記者這樣做就成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醒獅團。不要忘記這個福島共同通信社與日本最大的媒體廣告公司合作在幾年前曾經搞過一個核電是安全的核電推進活動,他們還堅持核電是安全無害的呢。
在向記者同行謝罪之后,這位共同通信福島支局長被總社要求在家反省,但是這個處分作為支局長是一件好事,他的家在東京,可以逃離核輻射的福島了。不久這位支局長被撤職,發配到校對部門擔當校對,他一進這個部門就參加了東京的反核游行成為一名堅定的反核人士。
那么最先批判共同通信的《周刊新潮》又怎么樣呢?這個雜志其實也是沒有資格批判他人。從核危機開始《周刊新潮》都沒有批判過東京電力,而且報道的內容也只是對東京電力的美談,所謂的義士,所謂的獻身,這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錢,在雜志上刊登的東京電力的廣告。其實東京電力的廣告在不景氣的日本是一個受歡迎的搖錢樹,從電視到報紙,雜志的各家媒體都在爭搶,以東京電力為首的各個電力公司聯合會的核電推進的廣告出稿向媒體發出,光東京電力一家每年就要出資200 億日元(約合16億人民幣)的廣告費用 醒獅,到了最后各家媒體很少批評東京電力,大家盡量不涉及東京電力。
公共汽車車身上的東京電力廣告在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以后,很多媒體都小心翼翼地看風使舵盡量不批評東京電力,但是這個核泄漏長期化,核放射污染越來越厲害,平時的強詞奪理在這里也不能講得通,最主要東京電力這家公司還會存在下去的疑問不斷擺在人們面前,于是有些媒體開始落井下石開始對東京電力批判。但是《周刊新潮》就是保持原來的姿態,不批評東京電力。
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講,比起那些反手是云覆手為雨的媒體,《周刊新潮》還是有些骨氣。但是真的是有骨氣嗎?還不是看著東京電力金錢的面子上,只要有錢原來是敵人也可以變為朋友。《周刊新潮》一直批判新興宗教阿含宗,但是不知什么時候,這個阿含宗的廣告就上了《周刊新潮》的封面。其他那些彈子賭博機公司的廣告等都上了《周刊新潮》。并且還有一件事,原來《周刊新潮》這樣做由他自己的難處 舞獅,在東日本地震之前《周刊新潮》在千葉的倉庫,因故障造成噴淋頭誤開使得倉庫中的書籍全部泡湯,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周刊新潮》還想多撈點東京電力廣告彌補損失。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在這次大地震與嚴重核事故中僵硬的媒體主義的《周刊新潮》以及日本最重要的共同通信暴露的問題都是日本媒體原先隱藏在華麗面具下的問題。媒體作為企業來經營就要考慮記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公司的利益所在,但是作為媒體的基本就是有站在第一線報道真實的情況的使命與義務。通過這次地震的考驗對于日本媒體是一次真正的洗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