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缺課的中國電視能否抓住互聯網這根稻草

  自從上周一下午去法國電信北京研發中心交流Social TV之后,整一周時間筆者都在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的問題中糾結、彷徨……上周五下午中廣互聯與集微網聯合舉辦了一期主題為數字電視終端與芯片的沙龍,討論的話題依然聚焦在互聯網電視和智能電視上,似乎Android還將在電視機領域再現智能手機、Pad的輝煌,似乎電視將成為您身邊的又一臺電腦……電視到底應該怎么看?手機的智能化之路真的就是電視的前車之鑒嗎?互聯網電視是階段性產品還是電視的未來?
電視該有的體驗作為一名混跡廣電行業十年的從業者,同時也作為一位二十余年的看電視履歷,從黑白電視、彩電看到今天的高清平板,經歷過錄像機、任天堂、小霸王學習機、VCD、卡拉OK等傳統電視外設資深電視用戶,筆者目前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電視就應該是一打開就有節目在播放的,而不是要等上2分鐘才開機完成,再花1分鐘去選臺 水塔清洗。神馬開機廣告、圖文界面都是反用戶行為習慣的浮云。
面對著越來越豐富的EPG導視,筆者的體驗就像一個饑腸轆轆的人到了一家餐廳去看著五花八門的菜譜點菜一樣的感覺,其實他只想盡快的填飽肚子,而點菜是件很麻煩的事兒。吃大餐,一個星期有一兩次就好啦,每頓都那樣搞,就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了。
看電視就應該是輕松的、簡單的、后仰的、純視頻的,甚至大段的文字都不應該在此時出現在電視的屏幕上。
當然這里要聲明一點,電視機還可以做別的屏幕使用,比如點播節目,那參照的就是看電影看錄像看碟的感受了,Apple TV雖然叫TV但其實走的是租賃碟片的模式和體驗并非真正傳統意義上的電視。
缺課的中國電視業2008年底在法國電信主辦New Era, New TV高峰論壇上,筆者應邀作了一個關于中國電視50年的演講,其中也梳理對比了美國電視業,尤其是美國有線電視的50年歷程。從無線開路電視、到有線電視、付費電視、專業頻道、直播衛星電視、磁帶錄像機、TiVo數字錄像機再到VOD、IPTV、互聯網電視,國外的電視是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和普及過來的,而中國從無線開路直接就進入了有線開路,付費頻道、專業頻道都是近年隨著數字電視的逐漸平移普及之后市場才剛剛開始萌動。作為中國實力最強的國家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雖然盡占天時地利但苦于一直沒有“腿” 外牆清洗,而不得不在廣告一支獨大的怪圈里奔跑。從沒有用戶管理的3、5、6、8式“付費頻道”,到后來數字電視上搞的雙CA,央視光鮮亮麗的金字招牌背后其實是一個殘障的軀體。
有人說,中國人就沒有付費看電視的習慣。然而,盜版的光盤也得5塊錢一張吧,再數一數這個產業鏈有多少的從業者,就知道其實中國人在電視內容上的消費有多么大的市值了。再看看中國的電影,即使所有的影院的片源在網上都能下載到,但是電影的票房近十年一直在成倍的增長,電影行業不是一樣受盜版沖擊嗎?從內容的角度上看,甚至應該比電視還嚴重吧?
上個月中廣互聯去甘肅走訪,在甘肅有線的一個營業廳看到他們推出了10個標準的資費套餐(下圖),其中最貴的VIP套餐一年要4000多元人民幣,而營業廳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這個剛推出最貴套餐,在她們這里已辦理了10余戶。
甘肅有線套餐資費表兩周前,在中廣互聯獨家承辦的CCBN2011數字技術未來系列論壇上,廣西省網營銷中心的黃總在報告中說他們那里的高清互動用戶已超過30萬戶,數字付費電視用戶已超過60萬戶,而且高清機頂盒全是賣的不是送的。
由此可見,中國的電視用戶不是不愿意花錢看電視,而是中國的電視業發展比國外缺了很多節課。如今的問題總結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缺課的中國電視遭遇了跳級的中國互聯網。所以在國外兩個大學生門當戶對的談起戀愛,而在中國這倆卻是一個小學還沒畢業,一個已進入大學,哪里能談得出共同語言呢?
電視與電視機的分離與重組以互聯網媒介為代表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就是媒介與媒體分離。在互聯網上,媒體與媒介不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多對多的組合 桃園清潔公司,電視臺的戰場不再僅限于電視機屏幕內,甚至他們的戰爭將會發生在手機屏幕上的爭奪。
在筆者的印象中,自從彩色電視機的普及開始,電視機就不再僅僅是開電視的了,從錄像機開始,后來到電子游戲機、小霸王學習機,尤其是VCD/DVD,電視機的小妾越來越多。在那個VCD風行的年代里,估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家庭的電視機都納過“妾”。只不過之前,電視一直是正房,地位比較穩定而已。
而如今的IPTV、互聯網電視時代,看傳統電視成了附屬,原來的小妾被扶成了正房,于是矛盾就激化了。
然而實際上,電視臺也早已紅杏出墻。早年的錄像帶年代,基本還是電影、電視劇為主要內容,后來隨著VCD/DVD的普及,部分電視欄目也開始出版發行了,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視臺們紛紛觸網,尤其是寬帶網絡的普及,很多電視臺都在網站上花錢買服務器買帶寬把自己的節目在互聯網上免費的直播出來。只不過由于盜版的原因,電視臺在這條路上一直沒有掙到什么錢,當然,這與電視臺收入廣告一支獨秀的模式也是有很大關系的,最大敵人其實還是自己。
筆者個人認為,電視臺的一大誤區在于把TV Everywhere片面的理解為所有的屏幕上都要并只是播放視頻的電視節目,其實每個屏有不同的傳播特性,隨時隨地看電視并非簡單的多碼流多尺寸的播出,信息的傳播與掌控有時比信息本身更重要。比如手機上是可以播放視頻,但是如果讓手機成為電視的遙控器,把EPG和導視放到手機上,讓人在這里選擇和控制甚至評論交流,可能比直接在手機上面觀看更利于電視價值的提升 新竹清潔公司。因為沒事拿著手機玩的人是大多數,而在手機上經常長時間看電視的人則是少數派。
或許是廣電金卡的一個機會前兩天微博上流傳一個小段子,其中一句是:放棄是一種智慧,缺陷是一種恩惠。也或許正是廣電行業目前的一些缺失吧,一些新技術可能給了廣電作為運營商趕上電信運營商的一個好機會。
上個月我寫了篇博客《所謂運營商,運營的就是一批用戶帳號》,廣電之前缺失的就是這個帳號,雖然現在數字化了,上了CA了,但是在這個2.0的時代,以家庭為單位的電視帳號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的用戶需求了,就連互聯網的網站都紛紛開始向個人門戶的方向改變了(微博就是一個代表,每個人打開的微博首頁都是不一樣的)。
個人電視是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一人多屏是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的必然產物,于是就需要一個方便快捷的身份識別系統來幫忙了。傳統的接觸式識別系統及虛擬的帳號密碼方式都不足夠方便,比如,你有一點時間想隨便看看電視,打開電視后首先彈出一個登錄認證系統,還得輸用戶名密碼你是不是立馬就興趣全無了 無塵室清潔。而NFC這種非接觸式的識別系統就大顯身手了,走到電視前掃一下,電視打開就播放你關注的節目了,就像打開你的微博看得全是你關注的人的新消息,這就是MyTV——個人電視。
而在兩周前的CCBN上首次亮相的廣電金卡正是做此工作最合適的一個運營主體,其實卡本身并不重要,誰來做都可以,重要的是必須要全國統一,就像中移動的SIM卡哪個省公司發的都能全國同行,這就是價值,而且是目前廣電行業最缺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