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互聯網現在被許多人認為是可以表達“民意”的地方

  甚至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也相信這一點,因而強調要和網民溝通,要傾聽網民的意見。但是這種想法用意雖好,卻是建立在兩個錯誤的基礎之上的。
互聯網在今天許多中國人頭腦中的錯誤印象互聯網最初進入中國時,它曾經是百分之百高科技的象征,只有在某些高級科研機構才能夠接觸到它。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工作,作為“中央直屬機關”的上海天文臺,那時已可使用互聯網。但那時“上網”可不是一件等閑之事,必須在被當作“機要部門”的計算機房才可以上網,進第一道門要脫鞋并換上專用的拖鞋,進入安靜的、有專人管理的機房之后,我們只能在早期那種沒有硬盤的終端上,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給遠在美國或北京的同行發送一份“電子郵件”,還是一種陌生的、帶有一點刺激性的體驗。早期的電子郵件只能使用英文。
上面這幕場景,給許多人留下了一個深刻印象--只有科技精英才有可能成為網民。
但是,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遠遠超出人們最初的想象。短短十幾年時間,互聯網以驚人的速度在中國普及。由于互聯網發展實在太快,那種“互聯網=高科技”、“網民=科技精英”的早期印象,仍然殘留在許多人的腦海中。所以“網民”這個詞匯,與“股民”、“彩民”、“煙民”、“市民”等等詞匯所喚起的聯想是不同的,“網民”聽起來更現代、更科技、更高級,更容易讓人產生“IT行業”、“科技精英”之類的聯想。有些官員在上述早期印象的影響下,也經常將“網民”意見看得比“市民”意見更重要。而作為“網民”似乎也就比作為“市民”更光榮些。
然而,實際情況已經完全不是如此。CNNIC的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每年發布兩次,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領域的權威報告之一。在2011年1月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一系列統計數據顯示了目前中國網民的成分構成:
從收入上看,66.8%的網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從學歷上看,互聯網使用者正迅速向低學歷人群擴散。大專及以上的網民比例,已經從1999年的 86%迅速下降至2010年的23.2%,目前約77%的網民只有中等及以下文化程度。這些數據表明,規模已達世界第一的中國網民,其主體已經演變成低學歷低收入群體。
CNNIC報告的上述數據僅僅反映了上網人群的構成,欲據此來考察民意,還需要考慮另一個因素:什么樣的人更愿意在網上表達意見--特別是用發貼、跟帖、轉發微博之類的方式表達意見?這方面我沒有看到專門的調查報告,但是從身邊的情形來推測,結論是高學歷高層次高收入群體明顯更不愿意在網上發表意見。例如,我比較熟悉的兩類人群:“專業技術人員”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第27次CNNIC報告中這兩類人群之和只占網民總體的14.5%),其中極少有人熱衷于在網上發貼、轉貼之類的行為,他們主要只是將互聯網作為通訊和查閱資料的工具。
忽視網民成分這一事實,構成了認識網絡民意的第一個錯誤基礎。如果我們要考察互聯網上的民意,那么糾正“互聯網=高科技”、“網民=科技精英”的早期印象,正確認識今日網民的成分構成,就是必要的前提之一。換句話說,如果網上真的能表達民意的話,絕大部分表達的也是中等以下學歷的低收入人群的民意。而事實上,就連這一點也無法成立。
匿名狀態下發表的意見能否視為真正的民意?
為什么即使只將互聯網上的民意視為“中等以下學歷的低收入人群的民意”,還是無法成立?
因為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經常被忽略,即網民參與網上活動是匿名的。
這構成了我們認識網絡民意的第二個錯誤基礎。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匿名情況下,通常會表現得更憤激、更極端、更不負責任。在匿名情況下,有些人在網上的表現可以突破人格底線。今天的互聯網之所以被許多學者斥為“垃圾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已經成為許多網民發泄的場所。
在網上瀏覽,總能發現有人在跟帖或者評論中用不堪入目的語言發泄自己的情緒。在一些個人博客和論壇上,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和惡意詆毀的現象比比皆是。網民在對事實真相毫無了解的情況下,就任意辱罵當事人。附帶指出,人肉搜索也是一種非法行為,網民們的搜索并沒有得到任何合法的授權,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暴力。網民們之所以敢于實施這種暴力,就是因為他們處在匿名狀態中。網絡匿名給了他們一種安全的錯覺,使他們相信在網上隨意發泄、造謠傳謠、發起人肉搜索等等,都可以不負任何責任。
舉個簡單的例子,朱學勤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結果大群網民在評論中對他破口大罵,語言惡毒下流至極,簡直不堪入目。可是如果他們和朱學勤教授面對面時,又有幾個人會有勇氣將那些惡毒下流語言說一遍?事實上,他們當然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這樣只是匿名狀態下的發泄而已。我們能將這樣的發泄當作民意嗎?
實名制下的網絡民意展望網絡實名制的想法已經被不少學者認可,并呼吁實施。此事對于形成真正的網上民意是有利的。因為實名上網之后,網民不再能躲在“馬甲”背后隨心所欲,他們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這樣,非但網民在網上表達的意見更認真負責,更具參考價值,因而將更接近真正的民意,而且還會帶來另一個重要變化--網上的謠言、誹謗、垃圾信息、人肉搜索、網絡詐騙等等也會下降,網絡環境將明顯優化。
但對于網絡實名制,網上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反對意見,認為這會破壞言論自由。這個想法其實是因為沒有對問題深入思考--網上最常見就是不愿意深入思考問題。
“言論自由”這個概念提出和實行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互聯網,也沒有網絡匿名,言論自由怎么可能竟會需要用網絡匿名來保障它呢?也許有人會說,中國的國情不同,中國的言論自由需要用網絡匿名來保障。但事實上,網絡匿名在今天的中國并沒有保障某些人士所期望的言論自由,它實際上只是保障了謠言、誹謗、垃圾信息、人肉搜索、網絡詐騙等等行為的自由--使得這些行為的風險很小甚至為零。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網絡真的能夠反映網民主體的民意,就應該推進網絡實名制。
當然,如果從社會安定的考慮出發,愿意保留網絡作為網民發泄的場所,亦無不可。但這樣就不應指望從網上了解到真正的民意。而且還要付出助長文化低俗化的代價--但這已經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了。
我承認Linkedin的發展很快,最近在美國超過了MySpace成了老二,但是最近《福布斯》雜志撰稿人海頓·薩烏夫尼斯(Haydn Shaughnessy)卻說這家網站必將成為美國社交網站的老大。這讓我覺得《福布斯》雜志有些忽悠人,或者有誤導的嫌疑。
一、Linkedin最近成美社交網站的老二時光飛逝,世事變遷,互聯網領域也不例外,這不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最近就突然發力。北京時間7月9日凌晨消息,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已超越MySpace,成為美國訪問量第二大的社交網站。
LinkedIn今年5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拉動訪問流量大幅增長。今年6月,該網站的獨立用戶訪問量創下3390萬的歷史最高紀錄;相比之下,MySpace的獨立用戶訪問量從5月的3490萬下滑至3350萬。這意味著LinkedIn已成為美國訪問量第二大的社交網站,僅次于 Facebook。
這家公司的營銷做得不做,其被宣稱可能是今年IPO規模最大的一家社交公司。在將IPO發行價定在每股45美元后,LinkedIn 5月19日在紐交所的開盤價達到了每股83美元,這使得LinkedIn估值達到78億美元。在第一天交易中,LinkedIn的股價一度最高達到122.70美元,估值超過100億美元。這一切讓他們底氣增加不少。
二、《福布斯》雜志認為其能成為老大然而,它剛超過MySpace成為老二,業內知名雜志《福布斯》撰稿人海頓·薩烏夫尼斯(Haydn Shaughnessy)就說這家網站必將成為美國社交網站的老大。這讓人聽起來似乎熱血沸騰,那么讓我們聽聽《福布斯》雜志的理由。
該雜志承認,LinkedIn將其過去三年的迅速崛起歸功于經濟衰退--隨著失業人數增多,人們到LinkedIn網站尋找就業機會的頻率就會上升。義式料理但眾所周知,LinkedIn還在將一個求職網站打造為日趨重要的內容網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但該雜志稱,LinkedIn仍然可以不斷壯大,以下即是我的理由。Facebook主要是在熟人之間建立聯系,給本已存在于他們社交圈的人群建立聯系。根據我的經驗,Facebook的確沒有幫助用戶發展聯系并不緊密的圈子,也沒有將用戶引薦給他們不認識的人。運營有 Myvirtualneighbor網站的艾米特·梅赫塔(Amit Mehta)認為,結識你原本不熟悉的人對社區的活躍至關重要。
該雜志撰稿人還說,我們每日面臨的難題是,如何獲得可靠的引薦,與陌生人建立基本的信任,了解一家本不熟悉的新公司的潛在發展機遇。這些功能雖在求職時體現地不太明顯,但在創造商業機遇方面卻顯而易見。LinkedIn應該成為鞏固不緊密關系的完美站點,從而創造新的商機。隨著經濟活動日趨分散,傳統行業走向衰敗,只要能提高發展和利用微弱聯系的商業技能,流動性更強的企業“操作系統”就會發展壯大。這是我認為LinkedIn會越來越成功、我們應深入理解其潛力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